梅玉謝恩退回到行館,姚秀姑和李珠都在等著他,焦急地等待著他與永樂會面的結果。 
听了經過之後,兩個女的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,最後听說永樂帝把取寶藏的任務交給了梅玉,大家都吁了一口氣。 
李珠才笑著道︰「我現在才知道主上也是頗有算計的,我听說梅叔叔要跟鄭和一起回京,還跟主上說太危險了,主上居然說沒多大關系,他有把握保證梅叔叔絕對安全。」 
梅玉一怔道︰「大哥如此保證過了?」 
「是的,他說皇帝見到梅叔叔之後,一定會大加褒獎一番,而且寄與重任,似乎早就預料到皇帝會對梅叔叔有所寄重的,他另外又寫下了一封私函,說你見過了皇帝之後,如果皇帝不為難你,而且給了你一份重任,就要我交給你,否則就叫我毀了那份東西。」 
說著轉到屋里,取了一份密藏的書函出來,道︰「我想這里面一定是有關忽必烈寶藏的消息,主上交付的時候很慎重,說除了梅叔叔之外,任何人都不得過目,還用火漆封了口,加上印戳……」 
信封上果然寫著梅玉二弟親拆,然後是密密重重的火漆封印,打開之後,果然是一封書信和一幅小小薄薄的絲絹,上面畫著詳細的地圖。 
但是地圖上只標明了地理位置,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說明,然後在信上,建文帝才向他再三致謙,說讓他擔任這個危險的工作,不過也作了一番安全的部署,七叔(指永樂帝)面前,也為梅玉作了大力推薦。 
忽必烈寶藏之主權應屬大明百姓,故決定歸獻朝廷用以造福百姓,原圖已毀,此圖為愚兄親手所繪,其中隱語多為昔年兄弟笑諺,除吾弟外,再無他人得解。 
再者,此圖密交珠娘,如吾弟略有不測,余囑彼立毀此圖,以數百億之寶藏為吾弟為殉,亦可聊酬于萬一雲雲…… 
余已決心終身于海外為歸宿,若聖光寺仍不得安身,余決意擁三弟遠離中土,所念者,惟吾弟而已,弟上有高堂,實不適于流亡海外,飄流異邦,為吾弟計,仍宜在中原立足…… 
梅玉看得雙眼一陣模糊,原來永樂帝對自己的那番器重,還是大哥的力量。 
對建文帝的好意,他不知是感激好還是埋怨好,因為他厭棄富貴,實在不想做官,但是建文帝對他的話也很有力量——吾弟不幸,生為公侯之家,不僅上有父母且下有弱妹,親朋戚友不下百人之多,若吾弟率性而行,必至淪為叛逆,此百余人不免為之族連株滅,弟于心何忍!人生在世,殊多不得已,愚兄如此,吾弟如此,唯有勉為其難,為他人而生,待時日長久,事過境遷後,以吾弟之聰明,必有自處之道…… 
看到這些話,梅玉還有什麼話說呢,他把地圖收了起來,沉思片刻才問道︰「大哥還有什麼吩咐的?」 
李珠問道︰「梅叔叔,主上要我問你,你是否能明白他信中的每一句話。」 
「我想我明白了。」 
「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?主上說那很重要。」 
「假如我不能全懂,大哥還有什麼補充的?」 
「主上說,你們以前常玩一種游戲,十分機密,只有你們弟兄三個人知道,所以你們可以瞞著人去做許多有意思的事情,他說那一套都是你想出來的。」 
梅玉笑道︰「我知道,難為大哥把那些瑣碎的東西還記得。」 
「主上對梅叔叔和方叔叔兩個人的手足之情,是無以比擬的,方叔叔的全家都毀了,主上只有十分抱歉,但是問題較少,他可以把方三叔常邀在身邊,只有對梅叔叔他常感不安……」 
「那也沒什麼,是大哥過慮,其實從家父開始,我們都已作了決定……」 
李珠莊容地道︰「對老侯爺,主上只有感激,卻不多說什麼,老侯爺抱定求仁之心,也不容主上多客氣,只是府上還有一大家人,尤其是梅叔叔結親之後,又帶上了姚家妹子的一大家人……」 
姚秀姑剛要開口,李珠正色道︰「秀姑妹子,你是江湖女杰,不在乎牽扯,可是姚家的人受你的牽累未免太冤枉,人家也是一個大族……」 
姚秀姑也不說話了,她是個改嫁的婦人,姚是她前夫的姓,姚家雖是江湖中人,卻是一個大族,梅玉如果忤觸永樂帝,所犯的將是斥九族的叛逆大罪,雖然到現在,永樂帝對梅玉還很客氣,但是梅玉如果表現得太過分,那還是很難說的,永樂帝登基後,對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掀起過好幾起大獄了。 
李珠又道︰「主上吩咐過了,如果梅叔叔又蒙重用,必將有一次遠行,叫我跟著去听候指揮。」 
「這……如何敢當,大嫂該陪大哥去。」 
李珠道︰「不,主上說了,照理他應該自己去的,可是他不能輕動,否則問題更多,聖光寺雖然在西南夷中居于神聖地位,但朝廷在那兒一定有耳目,他如果有所行動,必將上下不安,所以他留下做抵押,只有把我派出來做代表,主上還說,梅叔叔會需要幾個自己的人,尤其有些事,萬不能讓信不過的人跟在身邊……」 
梅玉知道這必然是指起出藏寶的行動,想想倒也是對的,財帛動人心,到時候很難說誰是可信的了,惟一靠得住的,大概只有姚秀姑和李珠了。 
過了兩天,永樂帝的旨意下來了,首先是把李景隆判了個斬立決,家人流配。其次是宣布谷王朱穗暴疾身故,王爵由世子承襲,其所兼一切職務均予解除。 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謂暴疾身故是怎麼一回事,假如真正是得了暴病,該由家人報到朝廷,由皇帝指定了治喪大臣,公開發喪,這才是親王的喪禮,只有出了事的親王才草草由朝廷發布一聲就罷! 
李景隆的職務沒補人,密探部門,由錦衣衛指揮使鄭文龍兼了,監督一職也由鄭和兼了。 
明顯的,他們手中的密探勢力已經全歸到鄭和手中了。不過梅玉的西洋都護一職也發表了,梅玉的汝南侯晉二等汝國公,由內廷總監鄭和率軍護送,前往緬甸仰光,建府履任…… 
這道旨意公布之日,引起的震驚是可以想見的,尤其是谷王和李景隆雙雙敗事的廷旨見于同一天。 
誰都知道谷王和李景隆一直不放過梅玉,前兩年那兩人的手下一直都在追捕梅玉,現在居然一個晉登公爵,而一位親王及一位御前大臣居然倒了下來,這是誰都無法想像的。 
那些先前疏遠了梅家的人,又開始登門了,恭賀晉登公爵,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。 
但是梅玉卻一律來個閉門不理,他不是架子大,而是看不得這些小人的嘴臉。再者,他是沒有空,因為他要跟鄭和商量動身取寶藏的事。 
永樂帝另有一道密諭給梅玉,責成他為全權特使,去挖取忽必烈寶藏,並且派鄭和為副手,率前征西大軍歸梅玉全權指揮。 
原來那筆忽必烈寶藏居然是藏在馬六甲國的內陸,金馬嶺高原的大漠之下。 
這個消息倒是確實的,昔年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派遣大軍,西征蠻夷,大軍越過亞洲大陸直入歐洲,一直到達威尼斯,並在歐亞大陸上建了四大汗國,都由蒙古人統治著,他將歷次征戰所擄獲的珍寶聚集起來,準備送回來的,也是因為那筆珠寶太大了,他怕有人會在半途下手,所以改乘水路,在威尼斯準備了一條大海船,放回中原來。 
這件事被拖了很久,一直到元順帝時,才付之成行,那時因為國內已有不穩之象,連年征伐,國庫空虛,才想到要用這筆錢,計劃是由威尼斯上船,直到天津衛,取道海河,可以一直送到大都附近才送京城。 
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,為了穩妥起見,元順帝雖然派了個蒙古將軍主其事,但還派了三個漢人高手隨行護衛。 
結果因為當時的航海技術尚未十分成熟進步,他們的航道發生了錯誤,偏了一點,又因為遇上了颶風,使船只損壞,飄流到馬六甲的怡保港,那時怡保還住了一些荷蘭的海盜,他們要搶劫這條船,跟船上的元軍發生了戰斗。 
結果,元將和官兵都戰死了,海盜也被殺得一個不剩,只留下了那三個漢人高手。 
他們役使當地的土人,把船上的藏珍抬著,埋藏進深山處的金馬嶺高原的大漢山下,把藏寶的地點繪制成圖,分成了三份,各人保管一份,然後翻山越嶺,取道暹羅、安南,由陸路回到中原。 
他們每個人都只帶了一把珠寶,經過了一年多的跋涉,才回到中原,然後就分散了。 
因為那時還是蒙古人入主中華,他們都改變了形象;易姓換名,變賣了身邊的珍寶,買了土地,安頓下來過日子了,一時他們不敢去動忽必烈藏珍的腦筋,因為那筆財富太大了,無端出現在任何地方,都將引起注意。 
元順帝久等沒有下落,以為他們是沉海而死了,當然對這三個人的家鄉還是在密切的注意中,他們也不敢回家去。 
這時,天下諸雄已紛起,揚竿抗元,這三個人也都分別地加入了抗元行列,他們十分熱心,最主要的是想借此快點趕走蒙古人,好去享受那筆藏珍。 
他們三個人很有計劃,分別投入了三個較大的勢力。一個投靠了吳王張士誠,一個投了漢王陳友諒,另一個投了朱元璋,他們是想不管哪一個人成事,都有一個能取得相當的地位而完成取寶的行動。 
結果是朱元璋吞並群雄而有了天下,立號大明,那個元代的護衛也因戰功彪炳,成為了將軍。 
可是他太黑心了,居然想獨吞寶藏,在攻打張士誠和陳友諒時,他還得到其他二人之助,里應外合,建立了大功,可是他居然把另外兩個同伴殺死了。 
那兩個人已生有兒女,而且也知道藏珍的事,所以在洪武即位後,秘密攜了祖上所遺地圖,哭訴于太祖之前,太祖就把那個將軍也秘密地抓起來審問,才知道真有此事,也搜出了三分之一的秘圖,對照之下,才知道有忽必烈藏珍之事,這件事一直做得很秘密,沒什麼人知道。 
太祖沒有找人去挖取藏珍,因為他一時找不到一個可信任的人。 
他生性多疑,自己出身草莽,起自江湖,知道一筆巨大財富可以造成多大的勢力,所以對當時天下第一巨富沈萬山極力迫害,終于找個理由抄了沈家,自然不會去造成第二個沈萬山。 
這個秘密一直控制在太祖手中,臨終時隨同帝位一起傳給了長孫朱允-,他登位改號建文後,一直在幾個叔叔和權臣的脅迫中,放不開手去做一些事。 
出亡時,他把忽必烈藏珍圖帶著,甚至于後來到緬甸落腳,也還存有動用藏珍之心,後來看到海外的環境,知道不論如何振作,也萬難與中原抗爭,而永樂帝這次派鄭和到海外去,也是談談忽必烈藏珍的事,希望建文帝作個交代,建文帝也只有交了出來。 
在鄭和口中,梅玉總算對藏珍的事有了個認識,也作了一番密談,作成了決定。 
大軍又出發了,這次的兵員更多,將達三萬人,足足出動了百余艘大船,船上除了水師部隊外,還帶了一批工匠,那是要出去為梅玉建都護府的。 
同船的還有前次跟船回來的各國使臣,他們已經完成了朝貢的使命,領回了文書和賜品,本來是應該由他們自行賃舟回去的,但朝廷為了顧恤他們,順道把他們送回去了,同時也展示一下天朝之軍威,百余艘大戰船,三萬多的甲兵,旌旗敞空,布滿了海上,對那些小國而言,一輩子也極難看見有這麼多船只的。 
這次的使命是護送梅玉建府,而建府的地點選中在馬六甲,這也是有原因的,西洋都護府兼撫西南夷,與馬六甲有陸路可通,而且到蘇門答臘、古里、柯枝等印度半島上的國家,也是個中心點。 
至于建府的地點選中在怡保,那也是有作用的,可以借口把大軍駐扎該地,方便人山取寶的。 
永樂五年,梅玉掛帥,鄭和為副,浩浩蕩蕩地出發了。是時為九月,根據一些海上的老水手經驗,這段時間海上最為平靜,不太有颶風了。 
因為這次還帶了永樂帝頒賜暹羅女王和古里、柯枝等國王銀印,要梅玉以西洋都護的名義去頒發,使梅玉有個很好的理由,翻越金馬嶺高原到暹羅去。 
海行十分順利,這次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,就到了馬六甲,大船都泊進了怕保港,把港中塞得滿滿的。 
馬六甲的國王是率先來迎接的,听說都護府要建在怡保,他有說不出來的歡喜與歡迎,因為西洋都護府必駐有重兵,對他的國境安靜有莫大的好處。 
這些海外的小邦大都為漢人或漢人與土著結合的後裔所建,統轄了三五萬的熟夷,境內尚有超過幾倍的蠻人部落。 
他們雖遠處深山,但又不服教化,又蠻又狠,派兵征剿時,他們躲入深山去了,防備稍疏,立刻又出來搶掠,使居民深以為苦。 
再者就是鄰近一些島國上也經常派兵來侵略,還有就是西方的一些紅毛夷(指荷蘭等國)的商船,也常有劫奪的行為,這許多內憂外患,使當政者不勝其擾,得有天朝上邦駐軍于此,還有不歡迎的嗎? 
馬六甲國王班民古奈不僅表示了竭誠的歡迎,而且立即付之行動,派了一干民工,來協助建府。 
山上有的是巨木,船上帶了不少的工匠來,也帶了制作磚瓦的工匠,就地取材,借建府之便,把中華的建造技術也移了過來。 
梅玉則借著覓取梁木的借口,帶了一彪人與副使鄭和等人,深人蠻荒,進人了金馬嶺高原,直抵大漢山下。 
他邀了鄭和,在背人之處,慎重地取出了那幅地圖,同時也邀了李珠在一起,因為她精于繪事,首先就把那幅圖描了一遍下去。 
鄭和道︰「這圖上只指明了大漢山而已,四下一片叢莽,上哪兒找這個確實地點去?」 
梅玉含笑地把那幅絲絹地圖團成了一團,浸入了烈酒之中,足足有一刻工夫,然後才取出圖來,上面的墨汁都已被酒汁所浸,化成一團,什麼都看不清楚了。 
鄭和道︰「糟了,這圖毀了,若是臨摹下來的圖上有什麼缺漏之後,那可又怎麼辦?」 
溉笑道︰「這是我跟大哥以前常玩的把戲,不會有問題,當年宮中的人想盡方法,要想套出我們的秘密,也沒有得手呢!」 
他點上了火,烈酒立刻熊熊燒了起來,片刻後酒盡火熄,那方絲絹卻一點未損,抖開來一看,原來的模糊汁都不見了;絹上又是清清楚楚的另一幅地圖和一切的說明,這幅圖則是以大漢山的形勢而繪制,標明了人山的途徑和方向以及沿途的標記。 
梅玉道︰「大嫂,你快把這張圖臨摹下來,我們再找第三張圖……」 
「什麼,還有第三張圖?」 
「是的,當初藏寶之際,不是有三個人嗎?他們三個人各負責一部分,各人繪他自己那一部分的圖和說明,現在只得兩份,自然還有一份了。」 
「那第三份呢?」 
「大嫂確實已經把地圖臨摹下來了。」 
「我是用另一方絹子蒙在上面臨摹的,原圖是用墨繪的,我是用原砂臨摹的,紅黑分明,把兩塊絹子一合,已經不見一點黑色,可知我已一筆不少地臨摹了下來。」 
「大嫂這個臨摹的方法很好,一眼就可看出有無缺失或遺漏。」 
「那不算什麼,是跟家父研究出來的,他經常偷了一些文件來,要我照樣臨摹,我終于想出這個法子,不過還不如你們兄弟間想出的這個聯絡方法,下五門江湖上常有一些聯絡暗記,不是用火烤就是用烈酒浸才會現出字跡,你們卻是兩項全來……」 
梅玉一笑道︰「還有更精彩的呢!」 
他把第二份顯影的地圖放在清水中,又彈上了一把明礬,然後用手搓洗著,看看把上面的墨跡又洗成一團糟的時候,再用熱水一燙,奇怪的事發生了,圖上原有的墨跡居然完全不見,又出現一點新的痕跡來。 
他把絹帕鋪開道︰「大嫂快點臨摹下來,這上面的字跡等水印一干就會消失無跡,這是我從一個在夫子廟變把戲的老師父那兒學來的戲法,還花了幾百兩的銀子呢!」 
鄭和道︰「不貴,不貴,用這種手法來傳遞秘密消息,實在太妙了,一塊絹子上可以傳遞三次訊息……」 
梅玉十分感慨地道︰「是的,所以大哥敢把這幅圖交給我,而不怕人中途截了去,因為別人不知道圖中的秘密,得手去仍是沒有用,因為他最多只能挖到第二次秘密,再也沒有人想到同一幅絹子上有第三重秘密。」 
鄭和也贊嘆了幾聲,然後道︰「國公,你和遜皇帝當年也沒什麼軍國大計,干嗎要如此秘密呢?」 
梅玉一笑道︰「我們發明這種秘密通信方法,只是為了大哥方便溜出宮來玩,大哥被冊立為儲君後,宮中管得很緊,上哪兒去都有侍衛跟著,一點自由都沒有。」 
鄭和笑道︰「咱家那時已在宮中了,真難為那些侍衛老爺的,太祖皇帝的諭命是善加保護且寸步不離,可是那位皇太孫卻又脾氣特別,不許人在跟前,而且一轉眼,人就不見了,他們也知道是跟國公悄悄地溜出去了,悄悄地打听了你們的行跡,想趕在前頭去就近藏身保護,結果卻沒有一次模對,他們已經買通了近侍,偷拆過你們往來私遞的字條,結果還是每次模空,想不到秘密今天才拆穿。」 
梅玉一笑道︰「我們不得不小心一點,大哥在那個時候處境就不安全,有一兩回我們在外面,居然就踫上了刺客,要刺殺大哥呢!」 
鄭和忙道︰「國公,咱家知道你們一定懷疑是今皇帝主使的,那可冤枉人了,咱家那時候就跟永樂爺走得很近,他在京中的人手,全歸咱家指揮,咱家可以保證,絕沒做過那種事,倒是有一兩次,咱家還先得了消息,派人替你們解了危,國公想必記得。」 
梅玉道︰「是有這麼一回事,但沒想到會是你們,為什麼呢? 
那時大哥如果有了不測,永樂帝不是少了很多麻煩。」 
鄭和道︰「不然,雖是除了皇太孫之外,就是燕王最有希望,但是太祖精明而多疑,立法治事嚴苛,如果皇太孫出了事,燕王必將是最受嫌疑的一個,所以永樂爺那時給咱家的指示是竭盡一切力量,保護皇太孫的安全。」 
梅玉道︰「那些刺客的背後都是些什麼人呢?」 
關卿道︰「不知道,那時候大家都是暗來暗往,誰也無法留下活口來查詢,只有一刀殺了干淨。」 
「這又是為什麼呢,要問出是別的入主使永樂帝不是少了許多嫌疑嗎?大哥一直懷疑是他呢?」 
鄭和道︰「太祖有十七個哲嗣,這十幾位親王沒一個安分的,其中頗有幾個高明的,燕王是怕那些死士凶手誣陷咬他一口,那不是百口莫辯,太祖為人多疑,他不會听人辯解的,永樂爺可不想代人背黑鍋。」 
梅玉一嘆道︰「今天說這話也太遲了,永樂帝登位已經五年了,我也承認他的魄力比大哥強,大哥的心腸太軟,對太祖遺下的老臣太過恭敬,以至于朝廷上充滿了一批老頑固,不學無術,尸位素餐……」 
鄭和道︰「不錯,永樂爺以前就說過了,太祖皇帝早歲英明,晚年卻有點糊涂了,耳根子軟,喜歡奉承,所以用了一批小人,遜皇帝登位後,對此輩仍然客氣萬分,直到永樂爺登位才對他們大力掃除。」 
梅玉只有一聲長嘆了,太祖病危時就為繼統一事躊躇難決。 
廷臣中也頗有一批主張擁七王子燕王朱橡的,連梅玉的父親汝南侯梅殷都曾如此主張過。 
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主張立皇長孫允-,他們的理由很堂皇,太祖皇子多達十七人之多,而長子薨逝,傳子而無嫡長,諸王必有紛爭,倒不如根據傳統立嫡長孫,可息諸王之爭…… 
這個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,若以人才而言,燕王朱棣精明而有魄力,較他的大佷兒強出很多,那些大臣惟恐換了個精明的皇帝,大家就沒有以前好混了,基于一點私心,他們才選擇了朱允。 
像梅殷等這些大臣倒是真正忠于朝廷的,他們的意見雖然未被重視,但一旦決定了,他們也奉行到底,所以傳位于建文帝後,他們全心效忠建文帝,甚至不惜勢命一戰。 
但是燕王的實力實在太大,建文帝又未能善用將才,舊臣太過自私,把幾個人才都擠走了,朝廷間庸才充斥,江山安得不敗。 
結束了一場不算愉快的談話,也是十分大膽的談話,除非是跟鄭和,別人也沒有這麼大的膽子敢討論這些。 
梅玉把三張臨摹的地圖隆重地交給了鄭和保管,同時道︰「總監,這些圖交給你,大家都可以放心了。」 
鄭和一怔道︰「國公如此說,咱家萬不敢當,此行以國公為主,藏寶圖怎能由咱家保管呢?」 
梅玉微微一笑道︰「對那位萬歲爺,我是十分清楚的,他從來也沒有信任過我,把這個任務派給我,是由于大哥的推薦,而且藏寶的詳細地點,大哥也只告訴我一個人。」 
鄭和嘆道︰「咱家不明白,遜皇帝這麼做目的何在,既然決心交了出來,又何苦要這麼不干脆,此舉雖是在推重國公,卻對國公全無好處。」 
梅玉道︰「第一,他是要我看看皇帝的誠意,假如皇帝對大哥在邊地仍未能放心,他讓我有抗拒不交之權。」 
「那不是置國公于危境了!」 
「大哥相信我縱有危險也不會怨他的,所以還把大嫂也遣了來,是表示與我共危難之意,他身邊已別無親近的人了,大嫂是他惟一的妻子……」 
李珠在旁頗為感動。 
梅玉接著道︰「還有,就是他不信任別的人,他怕皇帝派去挖寶的人起了異心,若是直接吞沒倒也罷了,最擔心的將有作無,謊報上去……」 
「哪有人敢如此大膽的!」 
「這很難說,此行任務真正知道內情的不過三五人,如果這三五人串通好了,應是不太困難,皇帝可能會懷疑大哥交出的地點是假的,豈不太冤枉了。」 
「隨行的大軍三萬人,豈是三五人能掩人耳目的。」 
「隨行之人雖多,但真正進入寶窖的不過三五人而已,這種事越秘密越好,當年藏寶時,也不過才三個人……」 
鄭和默然片刻才道︰「國公太多心了,國公的行轅外面戒備較嚴,那是純為保護國公。」 
「我需要特別保護嗎?」 
鄭和道︰「尋寶的消息雖然秘密,卻難保不外泄,皇帝怕有會對國公不利,所以吩咐咱家嚴加保護。」 
梅玉微微一笑道︰「因此,我干脆將藏寶圖交給總監保管,免得招人眼紅。」 
鄭和也只有為之苦笑,他無法再為皇帝作更多的解釋,皇帝不信任梅玉,行轅外密派偵者是皇帝親自指定的,鄭和也無權撤走,只有把話題錯開了。 
好在,他們已經進入了金馬嶺高原,而且大漢山已經在望了。 
大漢山是藏寶的三個人取的名字,問到當地土人則各有所名,假如光是靠地名來找地方,則恐怕要失之千里了。 
他們是率了兩百名騎兵來到了山下,來到此地之後,根據第二張圖的指示,找到了一塊像人頭的巨岩。 
圖上的說明是岩旁十丈處,有細石徑可通,循徑而上五里許,有飛凰石…… 
可是這指示是六七十年前的,在這幾十年中滄海變化,卻不是人力所能預料的,他們在人頭岩畔,已經找不到路了,只有遍地的粗藤荊棘,巨者如臂,細者如指,上面長滿了刺,叫人寸步難行。 
他們本來叫人砍掉荊棘,理出一條路的,可是那荊條十分堅韌,運用刀斧一天下來,不過才清出丈許,假如要開出五里來長的路,勢非一兩年不可,那不是開玩笑。 
第二天,梅玉就下令停止開路,帶著李珠和姚秀姑,邀了鄭和作伴,四出探查環境,他們帶了一幅簡圖,勘查四周的地形。 
梅玉想到開路既然困難重重,就得設法找找看有沒有另一條路能夠通達,反正指示的下一點是一塊形如飛凰的石頭,只要找到那塊石頭,就可以餃接上去了。 
他們先沿著那片荊棘的周圍,慢慢地向前推動。 
梅玉一邊走,一邊在紙上寫下什麼? 
姚秀姑為他準備了一大把的炭枝和一大卷桑皮紙,一天下來也用得差不多了。 
當天晚上,他們在帳中,又聚集了商量著日間所得。 
梅玉忽然說道︰「你們有沒有發現,這一大片荊刺是人為的。」 
鄭和怔然道︰「何以見得呢?」 
「因為我發現這一片荊棘的目的,似乎在圍住了那座山頭,使人無法到達,在棘林的周圍有許多地方似乎有足跡來過,然後有人把荊棘的女敕枝向內彎去,使他們不再擴展出來,只圍成一片方圓約有十里的範圍。 
鄭和道︰「不錯,國公如此一說,咱家也有所發現了,那荊林的周圍十分整齊,似乎是人刻意為此,這是什麼意思呢?」 
梅玉笑了笑道︰「這個意思自然是利用這片荊棘,形成一片天然的障礙,使人無法前往。」 
鄭和道︰「這個咱家也想得到,但是什麼人會如此呢?」 
「自然是知道其中有藏寶的人。」 
「這話近情而不合理,如果有人知道其中的藏寶,早就把它挖走了,何必又種下了一片荊棘來保護呢?」 
梅玉也直了眼楮,他也無法回答了。 
不過梅玉雖然無法回答鄭和的問題,卻在突破難關上有了心得,他把逐日來觀察所得的資料搜集起來,經過整理之後,居然湊出了一幅圖形。 
然後他說道︰「這片林子是人為的已無疑問,此人是個深諳陣圖之學的行家,林子是圍著飛凰石而設的,這個林子也是朱雀的陣形……」 
李珠立刻道︰「不錯,我也研究過陣圖之學的,只是略解皮毛而已,我看來也像是有陣圖之設,卻無法辨明是什麼陣圖。」 
「我也不能,因為它太大了,幸好我在每一個邊上都畫了圖,用這些圖湊起來才瞧看像朱雀。」 
鄭和道︰「國公是否能找到入口呢?」 
梅玉道︰「如果這是朱雀,那自然要從雀口處而入,雀首在偏東,那一塊尖起來的地方就是雀啄。」 
鄭和道︰「那個地方咱家也看過,而且也記下了形狀怎麼看卻也不像是有什麼通路的樣子。」 
梅玉道︰「假如這是一個朱雀陣,雀啄之處就一定會有通路的,明天早上我們再去仔細地找找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