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胡戰史 第 6 卷 第五章 一戰未成萬骨枯 作者 ︰ 周顯

從天水迎接石勒和王絕之的人,赫然是迷小劍。這次救援石勒的指揮人,正是他。

除了迷小劍,羌人黨誰有這個膽子與威望,捐棄前嫌決定相救死敵石勒?

迷小劍的身旁是一名寶相莊嚴的和尚,竺佛圖澄。迷小劍和石勒深談之後,由他護送迷小劍回到天水。

既然迷小劍平安歸來,鬼池安亦依約放了張賓,並帶張賓一起往救石勒——自然,就算鬼池安不放人,張賓亦自有月兌逃之方。他在軟禁期間,已和姚弋仲的心月復取上聯絡,四萬多名赤亭羌人,只听他一聲令下,隨時揭竿而起,反出天水城,這一層卻非鬼池所能料到了。

迷小劍見到石勒,說道︰「你救過我,我救回你一次,剛好扯個平。」

他重傷剛愈,非得榆卑南攙扶,才能站立,這句話說得吃力,斷斷續續方能說完。

石勒道︰「這是小事。就是你對我有一百次救命之思,我要殺你,也是不會皺上半個眉頭。」

兩人目光相接,如同冰冰相踫,又如劍劍交鋒,更互以刀鋒砍進對方的骨頭里。在場眾人皆是凶猛之徒,猶然心中一凜。

竺佛圖澄走到石勒身前,說道︰「大將軍,你雖身中奇毒,性命一時無礙,然而石虎將軍月復中一刀,流血甚多,而且刀中喂有劇毒,只幸他內力高強勉強支撐而已,若不及時醫治,只怕回天乏術。」

石勒道︰「你先救他。」

竺佛圖澄從張賓手上接過石虎,快步離開,自有羌人為他開出一間療傷靜室。

石勒道︰「迷豪,我可否上到城樓,一看戰況?」

迷小劍笑道︰「正有此意。」

他牽著王絕之的手,說道︰「我們也一起上去吧。」

王絕之他出生人死,雖然不至于真的丟了性命,眼下半死不活的樣子,這條命算丟了一半,如今給迷小劍溫言相邀,心里竟然覺得萬分舒適,便要再為迷小劍多拚一百次命,也似乎非常值得。

石勒舉步上城樓,張賓緊跟在他的背後。

奇怪的是,武侯車不需推動,也能跟著他們,滾上梯級,如果給不知張賓的鬼斧神工奇技的人看到,定是以為有鬼——就是此刻,周圍的羌人,也有很多以為張賓是使用了甚麼五鬼搬運法之類,甚至有人偷偷擊打武侯車的周圍空氣,看看是否有個無形的人在推動車輪。

只見張賓滿身浴血,也不知是自己的血還是敵人的血,想來二者皆有。氐兵的目標是在石勒而非王絕之,攻擊全集中在石勒的身上,張賓不欲領上羌人黨的情,一心獨力保護石勒突圍,血戰之下,也受了不知多少外傷內傷。但他此刻跟著石勒,鮮血噠噠滴下,哼也不哼半句,更沒有費神包扎的意圖。

因為石勒就在他的身前,而且受了傷,他必須全神貫注,保護石勒。要殺石勒、先殺張賓,張賓絕不能讓石勒冒上一分一毫的險!

他寧願不顧性命,也得保護石勒!

上到城樓,只見兩列羌人分站成行,恭迎眾人。

王絕之忍不住道︰「你早猜到我們會上城樓一看?」

迷小劍沒有答他,只是對石勒道︰「你殺羌人無數,恕我的人無法出言歡迎你了。」

石勒走到兩行人的中間,赫然見到,正正中中擺放著一具圓形如桶、刻著奇怪花紋的巨鼓,竟是一個羯鼓!

迷小劍安排這具羯鼓,究竟有何用意?

石勒走到城樓前面,眺見三路人馬,殺得日月無光。

城樓以外本是大塊平原,經過連月戰爭,砍木伐林以作燒飯、以作取暖、以作戰場,平原又大出了數倍之多,此際十數萬人在平原盤腸大戰,居然也是足以作為戰場有余。

三路人馬中,黃衣黃幟的,是氐人李雄的部隊。灰衣紅幟的,卻是石勒的部隊,分成兩撥,一撥是支雄、一撥是夔安。兩軍給李雄的部隊隔在中間,各自為戰,而且遭到包圍,漸漸被對方收緊口袋,眼見情況岌岌可危。

石勒道︰「迷豪,你怎麼看?」

迷小劍道︰「支雄、夔安都是勇將,兵法不在李雄之下,兵力又不比李雄少,只是為了三個原因,此刻才會落在下風。」

王絕之問道︰「哪三個原因?」

迷小劍道︰「第一,李雄突然來襲,他們毫無準備,未知應變,心里生了恐懼之心。夫戰,勇戰,勇氣也,大將軍的羯兵已被奪氣,是以不敵。」

王絕之道︰「第二呢?」

迷小劍道︰「支雄、夔安猝然受襲,軍隊給分隔兩邊,各自為戰,相互間未有統一作戰的默契,是以給李雄逐個擊破、分而殲之。」

王絕之道︰「還有一個原因?」

迷小劍瞟了石勒一眼,說道︰「第三個原因嘛,就是大將軍給楊難敵的大軍圍攻後,突然失蹤,大家卻以為將軍凶多吉少。將軍一去,大樹飄零,支雄,夔安哪里還有戰意?」

石勒道︰「然則迷豪認為,我軍有何解救之方?」

迷小劍淡淡道︰「大將軍已胸有成竹,何用我多言?」

石勒道︰「你既已預備羯鼓,想必知道我的心意,動手吧。」

他不再理會迷小劍,逕自和張賓走到城樓最外圍,眺望戰局。

迷小劍低喝道︰「掛旗!」

城樓的羌人早預備了上千面紅旗,一听命令,立刻掛出城樓,一時之間,萬幟飄揚,旗上全部繡著大的「石」字!

張賓道︰「迷豪,天水城的羌人早就衣不蔽體,倉猝之間,你居然還能張羅千面紅旗出來,在下真是佩服之至。」

迷小劍道︰「孟孫先生,大家是明眼人,你知我的心意,我也知你心意,倒也不必假惺惺的兜圈子說話了。」

這些紅旗,原來是羌人黨早就造好,用來對付石勒的部隊的。試想想,如果大隊羌兵穿著羯兵的裝束、打著羯兵的旗幟,殺入羯兵之中,將會造成多大的混亂,多大的傷害?羌兵和羌兵之間,當然另有微小的識別記號,以辨敵友,那是羯兵決計不會知悉的。

可是由于羌人被圍日久,一個個骨瘦如柴,一眼便能看穿,這逾千面旗幟造了出來,也是無用武之地。只得暫時收藏起來,圖後再用。

石勒和張賓得悉此事,自然是叛變的姚弋仲所告訴他們的。

迷小劍道︰「兒郎們,大家跟著我說︰石勒大將軍在此!」

他的聲音低若柔絲,可是眾羌人的目光全在他的身上,均听到了他的言語,齊聲喊道︰「石勒大將軍在此!」

逾千人一起喊出來,這巨聲端的是驚天動地,在戰人馬無不抬頭上望。

石勒站在城頭,凜然如同泰山,羯人見到主帥尚在,精神大振,刀戟加緊揮動,對敵的力氣也大了幾分。

迷小劍又道︰「兒郎們,听大將軍的鼓聲,作為號令。」

羌人又喊道︰「兒郎們,听大將軍的鼓聲,作為號令。」

李雄見到石勒站在城頭,連忙下令群兵放箭,弩箭雖勁,到得城頭,力氣已弱,張賓伸指輕彈,箭矢盡數斷成兩截。

迷小劍雙掌虛按,示意羌人不用再喊下去,對石勒道︰「大將軍,該是你下令的時候了。」

石勒走下城頭,走到羯鼓之前,略一示意。

張賓立明其意,勁貫雙掌,撲通撲通拍在鼓面,忽短忽長,忽長忽短,他的內力既厚,這口鼓又是十浸十曬的牛皮精制而成,鼓聲遠遠傳出,十里可聞。

羯兵隨著鼓聲,各循其位。進進退退,變出陣法來。

石勒道︰「迷豪,你以為我擺了一個甚麼陣?」

迷小劍答道︰「圓中藏方,方外有圓。」

這番對答似有玄機,王絕之不明其解,伸頭往城外望去,只見支雄、夔安兩支部隊正逐步合圍,自成兩個圓圈,士兵的面朝外,抵抗著氏人的進攻。

迷小劍向王絕之解釋道︰「圓陣者,守陣也。兵士圍成圓圈,只須集中于應付面對的一方攻擊,而不管左、右、後方有敵人,防守能力大大增強。在圓圈之內,已方的同伴亦可乘機歇息、舉炊、或者重新部署陣勢。」

王絕之再看幾眼,又問道︰「圓陣之內的士兵,整整齊齊,列成方形隊伍,這又是何道理?」

迷小劍道︰「方陣是最基本的攻陣。它可以硬拚而攻,可以迅速變成翼陣、內陣,此刻大將軍的陣勢圓里藏方,正是隱含了歇息後猝然進攻的後著。」

王絕之听見迷小劍侃侃而談,似乎盡知石勒的心意,心下駭然︰這兩人均是當世之雄,心意相通若此,如今聯合起來,天下間還有誰人能是他們的抗敵?

他雖對江左朝廷無甚好感,然而也不想漢人就此淪入胡人之手。然而石勒、迷小劍兩位羯人、羌人頂兒尖兒的豪杰聯合起來,江左還有能人足以抵抗他們麼?

論才智,王導高得過迷小劍嗎?論武功,王敦更絕非石勒之敵。

卻听得石勒嘆道︰「迷小劍啊迷小劍,你是如此人物,我石勒今番不殺你而與你合作,真的不知今後是福是禍。」

迷小劍道︰「你現在殺我,也還不遲。」

石勒道︰「遲了,遲了,此刻我軍陣勢已失,只能陷于捱打,若然不得一支羌兵相助,從外破陣,就算是白起在此,韓信重生,也萬萬無法殺出氐兵的包圍。」

迷小劍淡淡道︰「大將軍兵法如神,尤勝白起、韓信,聯合羌人出兵的安排,早就成竹在胸,何用我插手?」

不知怎的,王絕之總覺得迷小劍這句話,帶點酸酸的,更含有譏諷之意。

石勒一笑道︰「果然什麼也瞞不過迷豪。」

迷小劍道︰「能瞞過我的事,本就不多。姚弋仲已騙過我一次,我保證,絕不再有第二次了。」

王絕之听著兩人打機鋒,猜不透其中奧妙,卻听得石勒道︰「如此煩請迷豪開城。」

迷小劍道︰「打開城門。」

此言一出,「迷豪下令,打開城門!」「打開城門!」之聲不絕于耳,一層一層傳了下去,天水東、南、西三道城門緩緩打開。

三隊羌兵分從三門奔出,一隊往援支雄、一隊往援夔安,另一隊中央直沖,赫然攻向李雄的主力精兵!

王絕之看見羌兵的旗幟寫著「赤亭」二字,心里恍然︰他們都是姚弋仲的部隊。

隨著羌兵出城的,是源源不絕的婦孺百姓,出城之後,或坐或躺,竟在城外休息。第四支羌兵分駐周圍,保護著這班百姓。

不消說,這一班皆是赤亭羌的種人。姚弋仲決定背叛迷小劍出走,不單帶走軍隊,連百姓也得一並帶走——否則有男無女、有壯無少,這一支赤亭羌人又如何能夠繁衍下去,成立一個羌人之國?

迷小劍漫不經意掃視出走的羌人一眼,心道︰「天水城的赤亭羌本有四萬三千八百多人,如今走掉的,約莫是二萬九千人左右,看來不值姚弋仲所為,願意繼續留在羌人黨的還有不少。嗯,當今要務,須得好好的安撫這班赤亭羌人,並得盡快將他們分發至其余種之中,鼓勵婚配,免得以後姚弋仲再來人攛掇,把這班忠心于黨的羌人也挑走了。」

他的心中不斷思索,如今的羌人黨民窮困乏,究竟用何妙法,來安慰留下來的赤亭羌,外表上卻裝作若無其事,對張賓道︰「孟孫先生,你留在天水城不足一天,而且還在重重看守之下,居然已將赤亭羌人收編得服服貼貼,神機妙算,果然不凡。」

張賓擂鼓不停,說道︰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,只不過看守我的人中,湊巧有一個是赤亭羌人,而我剛好又有機會把一封姚弋仲的親筆信函交給他罷了。」說到這句,手上突然加緊,鼓聲急急如滾珠,變得慷慨激昂,有若金戈鐵馬、上陣殺遍百萬兵的氣勢!

羯兵听見鼓聲,圓陣缺口,陣內兵士沖殺出來,聲勢如虹,殺聲震天。

氐兵給羯、羌二路兵馬聯手沖殺,陣腳大亂,士卒各自為戰,潰不成陣。

石勒目光炯炯,注視城下戰況,說道︰「右侯,閑著無事,不如說個故事來听听。」

張賓道︰「是。」停止擂鼓,走到石勒的身前,微微哈腰曲腿,矮著身子,以示尊敬。

石勒笑對迷小劍和王絕之道︰「石勒山野草人,手不能書,目不識字,唯喜歡听人說故事。一有余暇,就叫右侯說一段書來解悶,諸位莫怪。」

迷小劍早知石勒有此一好,王絕之卻道︰「听說故事,我也是喜歡的,怎有見怪之理?」

張賓道︰「如此孟孫獻丑了。」

他清一清喉嚨,說道︰「我今日說的是一段《漢書》的故事。」

王絕之自幼飽讀詩書,迷小劍對于詩賦賦雖不甚解,但是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等等史事卻是熟極如流,均有興趣听一听張賓說的是哪一段故事。

張賓道︰「話說高祖三年的十二月,項羽派了大軍,拔下滎陽,進而圍攻高祖,霸佔了通往城中的,絕了糧食之路。高祖面臨斷糧,便與大臣酈食其商量阻撓項羽的計策。」

石勒道︰「酈食其,可是那位對高祖長揖不拜的儒生?」

張賓道︰「正是此君。大將軍強記聰敏,孟孫只對將軍提過酈食其這名字一次,即過耳不忘,真是令人佩服不已。」

酈食其,陳留高陽的狂生,好讀書,但家貧落魄——秦代重法輕儒,狂生不得志,是司空見慣的事。

後來,高祖兵至陳留的郊外,欲見邑中豪杰,遂派麾下的騎士入城招募。

酈食其當時已六十余歲,對來招募的騎士說道︰「素聞沛公仁厚待人,而且雄才大略,這種豪杰才是我所願意追隨的主人,讓我第一個去見他。」

「沛」是高祖早年的發跡之地,所以時人皆稱他作沛公。

騎士也是陳留人,熟知酈食其的為人,勸說道︰「沛公為人最討厭儒生。客人戴上儒冠,穿上儒服去見他,往往給他月兌下儒冠,在冠上小便。跟人談話時,往往大罵儒生迂腐,萬萬不可以听其言論。」

酈食其胸有成竹,說道︰「我有辦法說服他。」

騎士半信半疑,還是疑者居多,然而拗不過酈食其,只好細細囑咐劉邦有何最討厭的忌諱,帶酈食其去見主人。

酈食其謁見高祖時,只見對方坐在床上,兩足垂,兩位美女為他洗腳。

于是酈食其彎腰長揖,卻不行正式的跪拜之禮,說道︰「足下想幫助秦國、攻滅諸侯呢,還是想幫助諸侯,攻破秦國?」

高祖大怒,罵道︰「無知豎儒!天下百姓對秦國恨之刺骨,不知多久了,所以諸侯才聯合攻秦,你竟然在說相助秦來破滅諸侯,這究竟是什麼鬼話!」

酈食其從容答道︰「如果足下有心聚集天下的義兵,誅殘暴無道的秦國,似乎不適宜對長者如此倨傲無禮。」

高祖听見此言,當下停止洗腳,穿起衣服,請酈食其上坐,並听其所言,封之為君,一時傳為佳話。

石勒笑道︰「右侯,當年你歸附于我,已對我說過這故事,我亦心領神會,對你尊重有加,絕不似漢高祖,以無禮對謀士,你大可不必再說一遍了。」

眾人听見,皆笑了起來。

張賓卻是面不改色,繼續道︰「城下告急,酈食其于是向高祖進策,說道︰‘當年商場伐桀,將桀王的後代封在杞國,周武王伐紂,將紂王的後代封在宋國。如今秦國失德棄義,六國後人也沒有立錐之地。如果陛下復立六國後人,封侯封王,今後君臣百姓,必定擁戴陛下的德行,願為陛下的臣民。從此陛下稱王稱霸,項羽還有不俯首稱臣的道理嗎?’高祖听到此計,開心得合不攏嘴,速叫手下雕造封王的佩印,火速送到六國。」

石勒听到這里,大驚道︰「絕無可能!高祖用了此條劣計,必當失掉天下,何以竟能打敗項羽,一統全國?」

迷小劍、王絕之相顧駭然︰這人恁地精明,怪不得能夠闖下偌大的霸業!

張賓含笑道︰「大將軍以為此策有何不妥?」

石勒道︰「商湯伐桀、武王伐紂,都是一舉破敵,事後分封諸侯,以為賄賂,因此可以平定江山,可是楚漢相爭之時,楚大漢小,高祖縱然分封諸侯,也萬萬無法滅得了項羽,這分封豈非是月兌褲放屁,反而更添煩惱?」

他是粗人出身,言語本來粗俗不堪,只是近年受到張賓耳儒目染,也學得了一口文謅謅的話兒,是以說話一時文雅,一時粗俗,听起來有點可笑。

自然,石勒說出來的話,世間盡管有千千萬萬人覺得可怕,但是絕沒有人、也沒有人敢覺得可笑的!

張賓道︰「此舉固然是除褲放屁,但又有何煩惱可言?」

王絕之插口道︰「除褲放屁,給人看見了不雅之物,自然是煩惱得很了。」

此言一出,連張賓也忍俊不禁,笑了出來。

石勒道︰「項羽是天下的霸主,高祖分封諸侯,卻變成了共主,氣勢上先自矮了一截。再者,高祖的部下謀臣,大部是六國的後人,分封諸侯之後,六國的後人豈非得名歸其國,追隨故國的主人,部下猢猻四散,那麼高祖還可以找誰來奪取天下?」

張賓道︰「大將軍高見!高祖遣人雕印之後,張良從外歸來,求見高祖。高祖一邊吃飯,一邊跟張良閑談,說起酈食其之計。張良大為吃驚,說道︰‘誰人為陛下這定出了這一條亡國的餿主意?’于是張良向高祖借了牙筷,作為籌箸,道出了八條酈策不可行的理由。」

他頓了一頓,說道︰「張良所說的八條理由,與大將軍所言,大同小異,唯獨多了一項。」

石勒問道︰「那一項?」

張賓道︰「周武王克商之後,把藏在矩鹿的粟糧,藏在鹿室的財貨,盡數賜給了百姓。張良問高祖︰‘陛下要仿效武王,能不能做到這一點?’」

石勒道︰「高祖說不能?」

張賓道︰「不錯。高祖好貨貪色,當然不能做到。」

石勒搔頭道︰「看來還是子房先生勝我一籌,我倒想不到這一點。」

張賓微笑道︰「大將軍此言,孟孫不以為然。高祖貪財,大將軍卻既不好財貨,也不好酒色,是以想不及此而已。依我看來大將軍比之高祖更勝一籌!」

石勒並不否認自己勝過了漢高祖,只道︰「賴有張良此計,否則高祖焉能奪得天下?」

王絕之心道︰「此人目不識丁,判斷情勢居然精明至斯,胡人有此能人,漢人只怕永無安日。我縱是舍了性命,也不能讓他再活下去!」

回心一想,隱隱覺得,如果石勒不是自己的殺父大仇人,恐怕自己也不由不折服在其超卓見識和超凡武功之下,就是效法張賓,投入其帳下,也未可知。如此說來,石勒殺了父親王衍,也不失為一件「幸事」了。

卻听得迷小劍笑道︰「孟孫先生,究竟你這故事,是警戒大將軍呢,還是警戒在下?」

王絕之忽然省悟︰酈食其勸高祖冊立六國,計策豈非與石勒與迷小劍聯合如出一轍?張賓說這個故事,是否另有所指?

張賓輕搖羽扇,笑道︰「孟孫只是說一個故事而已,迷豪何必多心?」

石勒與張賓相知多年,卻是早已心領神會,不再說話。

這時日色漸黃,已是黃昏時分,戰果亦見明了。

李雄的部隊給殺得七零八落,斬首無數。幸他所帶四將如楊難敵、難方兄弟,以及張賓、李驤均是將兵有方的戰將,軍隊雖敗不潰,集結余部,保護著李雄,且戰且退,羯、羌二族竟然攻之不下。

石勒嘆道︰「可惜,可惜!若非我中了瑯干木之毒,這番親自督戰,豈容李雄逃走!」

張賓道︰「李雄局處巴蜀,鼠輩而已。來日取他腦袋,隨時可以,何必急在一時?」

石勒拊掌大笑道︰「不錯不錯,真正的大英雄,是我與迷小劍,迷豪與我結盟,天下無敵,李雄、段匹單、慕容嵬、司馬睿何足道哉!」

他說這番話時,頗有「今天下英豪,唯使君與躁耳」的氣慨,王絕之卻想︰昔年,武帝將劉備納入旗下,煮酒論英雄,結果劉備卻叛曹月兌走,終于在赤壁一戰,大破曹軍,使武帝的統一大業功敗垂成。如今石勒此言,是否向迷小劍有所暗示,叫其不必輕舉妄動?

迷小劍卻是神色自若,微笑不言,誰也猜不透他的心意。

OCR書城掃校

(快捷鍵 ←)上一章   本書目錄   下一章(快捷鍵 →)
五胡戰史最新章節 | 五胡戰史全文閱讀 | 五胡戰史TXT下載